【编者按】2008年,改革开放已到“而立”。
回首三十之路,用突破刻下足迹。
关注三十之变,用回忆书写历史。
三十年风云际会,国家、社会、个人,在时光的洪流中,不妨短暂驻足。
人民网观点频道现推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人民时评,敬请关注,和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这光阴的味道。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潮流,而潮流往往造就风流。偶像,作为风流人物的代表,在每个历史年代,都会应运而生,成为社会与时代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在这一点上,改革开放30年,也不例外。
如果说,传统中国,千年来,一个孔子,是人们精神世界的翘楚;那么现代中国,鲁迅与雷锋,则至少占据了大半个世纪;而到了当代中国,短短30年,人们的偶像崇拜,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物是人非”的速度,令人惊诧。在这种惊诧中,我们窥见的是,社会进步的车轮与时代精神的变迁。
30年来,偶像崇拜的对象,从“榜样”,走向“三星”(歌星、影星、体育明星),再到“民星”(草根明星)。
80年代,偶像崇拜,还基本延续着过去的以“英模”、“榜样”为主。所以,人们除了学习雷锋好榜样,还学习赖宁的舍己为人,学习张海迪的自强不息;到了9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催生大众文化的兴起。它们以“一无所有”、“过把瘾就死”的反叛姿态,消解崇高与神圣,并与港台传递过来的“三星”潮,迅速合流,塑造出以时尚、享乐、光鲜为核心的偶像特质;到了2000年代,网络与多媒体的发展,促使“秀”时代全面到来,造就了无数草根明星与平民偶像。
30年来,偶像崇拜的精神,从“为国为民”的崇高奉献,走向“我酷故我在”的标新立异,再到“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的平民姿态。人们开始摒弃“高大全”,乐意于承认偶像也是普通人,或者跃跃欲试,走到台前,秀上一把,展现自我的风采。
应当指出的是,“榜样”型的偶像崇拜,是以精神特质为中心,孔武有力,具有很强烈的社会示范意义;而以“三星”和“民星”为主的偶像崇拜,更多是以外在特征为中心,喧闹欢腾,凸显私人性与浅表化。
30年来,偶像崇拜的趋势,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收藏”走向“消费”。对于19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来说,他们偶像比较单一,不是英雄王杰,就是铁人王进喜,社会的价值取向大体一致。而对于之后的人来说,随着明星的增多,对个性的尊崇,偶像崇拜开始“分众化”,有喜欢港台的,有喜欢欧美的,有喜欢大陆的,不一而足。过去,人们把偶像当成精神支柱与实践高标,来虔诚收藏。如今,人们更多把偶像当成消费,关注一些八卦,娱乐身心。
30年偶像之变,反映出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姿,以及这个时代的包容与开放。偶像们的“前赴后继”,也丰富着时代精神与文化生态。
30年来,有的偶像,如过眼烟云,不着痕迹;有的偶像,如日薄西山,风光不再;有的偶像,却“宝刀未老”,感召力依旧。比如,近日张海迪当选残联主席,引来众人关注,说明她并没有被人遗忘。
这也提示着我们,30年来,尽管我们的偶像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同时,也有许多根本的价值观并没有变。
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没有变。所以,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姑娘,因为奋力保护火炬,瞬间成为感动中国、感动世界的偶像;所以,在今年的抗雪灾、抗震灾过程中,那些英模人物,依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敬仰崇拜的对象。所以,当一些明星出现有辱民族尊严的言行时,“粉丝”们会迅速倒戈,怒目相向。
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变。30年来的改革开放进程,告诉国家和个人一个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给每个人带来了改变命运的希望,每个人也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所以,只要是励志型的偶像,他们始终能给予人们力量。这也就不奇怪,时隔20多年,我们依然爱着张海迪。
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变。那些坚守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偶像人物,依然受到社会尊崇。30年来,涌现出了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祁爱群等一大批时代先锋与英雄楷模。这些社会脊梁式的偶像人物,以人格魅力让世人感怀,同时,也在继续壮大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
30年的偶像人物,从一个侧面诉说着社会巨变与人世沧桑。变与不变,和谐共处。在变与不变之中,我们各取所需,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