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记者节。时隔一日,备受关注的世奢会(北京)国际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与多家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系列名誉权纠纷案件在北京审宣判,法院终审判决世奢会败诉。当记者节引发的新闻行业的各式情绪还未散去,当部分媒体和媒体人还沉浸在世奢会败诉的舆论监督权之胜中时,现实再次展现出令人百感交集的一幕:
10日9点10分左右,在不设防情况下,无界新闻办公室闯进6名身份不明人士,声称要钱,但被保安请出去,并封锁大门。随后,无界新闻所在办公区楼道挤满了五六十名人,他们不顾无界新闻劝阻,一起从门外冲进办公室。
无界新闻报警。这些人对朝阳分局出警警察宣称,他们是因为无界新闻关于11月5日发表的《卓达新材百亿融资术》的报道而来的。
无界新闻有关卓达集团的报道发表的第二天,卓达集团针对此事回复称,“记者写此文章,纯属子虚乌有、严重诽谤”,已决定向公安部门正式报案;无界新闻也随即回应表示,会继续做好舆论监督。几乎与此同时,河北省金融办相关官员对无界新闻记者表示,已经关注到此事,河北省金融办已经让石家庄市政府进行核查,调查清楚情况。
若事件止于这一步,这不过是媒体与报道对象之间的一起普通矛盾。报道对象卓达集团向警方报案,无界新闻正面回应,相关管理部门声称已责令当地政府调查——各方的处理方式都遵循着不回避的积极态度,相信只需走正常的法律程序,司法机关与管理部门能够给双方一个公允的裁决。然而,就在社会各界都在等待真相之时,原本处于正常管道处理的纠纷,似乎溢出了边界。
这些闯入媒体办公区域的不明身份的人,到底全系自发,还是被组织行动?很显然,如果仅仅是就新闻事实层面的歧见,就采取这样激化矛盾的方式,无疑是不智的;如果避开新闻报道的真相本身,组织民工向媒体施压来模糊事件本质,更是将事态引向复杂化。
外界尚不清楚,无界新闻针对卓达的报道到底是否存在事实上的偏差,抑或存在新闻伦理上的缺陷。然而,这种方式所呈现出的粗野图景,都让人不知今夕何夕。企业的不当回应,也透视出媒体在舆论监督上遭遇的不正常压力。
将这一图景视为当下新闻监督现实的某种缩影,应该不为过。随着市场经济的壮大,媒体商业报道和涉及企业的舆论监督越来越多,其中产生争执甚至引发彼此的摩擦,其实并不奇怪。甚至鉴于商业报道的专业性,商业信息披露的局限性,人们很难如判断行政权力对于媒体监督的干涉那样,去立即作出是非黑白的判断。但这并不妨碍媒体正常监督权利与企业合法权益的平衡。世奢会案件,通过走法律途径来化解了权利纷争,确认媒体正常的监督权,个中对错不论,至少展示了一种解决分歧、管控矛盾的合适方法。
这几年来,因为媒体正常监督而引发的不当“回击”,并不少见。典型如五年前,曾发生过因记者报道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内幕,而遭到公司所在地公安局网上通缉的事件。如果说这类借助权力之手对记者监督介入的方式,暴露出企业与地方权力的深度勾连,那么今天这一幕,已然展示出资本与媒体的另一种复杂形态,它同样不容忽视。
昔日总被媒体以弱势群体称之,并呼吁权利救济的民工群体,在这一刻因一篇引发争议的报道,冲进了媒体的办公室,作为“抗议者”出现,这或是该事件中最让人感慨之处。就矛盾处理的方式来看,在一个法治社会,无论是其他社会矛盾,还是媒体与报道对象之间就新闻事实层面的争议,都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求解。对于企业来讲,学会“坐下来”化解矛盾,其实也是最基本的营商之道。而企业也应学会接受舆论监督,与媒体保持良性互动,这一点世奢会案件中的裁决书给出了有力的确认:
“对自愿进入公共视野,借助媒体宣传在公众中获取知名度,影响社会意见的形成、社会成员的言行并因此获利的主体,一般社会公众对其来历、背景、幕后情况享有知情权”——媒体所进行的报道,正是要更好的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一个媒体正常监督权利得不到尊重的商业世界里,企业又能拥有怎样的营商环境?
扫描二维码,关注凤凰评论官方微信
上一篇:10万+式阅读在消解严肃新闻趣味
下一篇:官员非正常死亡没你想的那么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