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站!

  1. 首页
  2. 党建与理论学习
  3. 思政天地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思政天地

丝路非遗千年传奇如何演绎

  •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 发布者:
  • 浏览量: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高教视点> 正文

丝路非遗千年传奇如何演绎

www.jyb.cn 2015年09月12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的喇嘛崖,是洮砚用料宋坑、明坑等“老坑石”的出产地,也是洮砚雕刻艺术和洮砚雕刻艺人的灵魂维系处。现在正面临资源开采枯竭的危险。图为实践队员和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洮砚雕刻大师李茂棣在喇嘛崖前合影留念。 索木东 供图

  2015年暑期,西北干旱。《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组织的“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社会实践团,一路向西,除了早晚的温差能够让人略感凉意外,明晃得刺眼的日头从不吝啬挥洒热度。

  中国人民大学、南昌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福州大学、汕头大学、北华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9所高校党委宣传部师生30余人参与的“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社会实践团,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夏河县,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砚雕刻技艺和藏族唐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洮砚,青藏高原末端洮水河畔的一块顽石,如何被藏地的能工巧匠雕琢传入中原成为“四大名砚”之一?

  唐卡,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如何承载着藏地的传统文化,走下圣坛面朝世俗?

  本次实践考察队,发现、感动、思考,一路追寻……

  洮砚传奇

  徘徊在传承和革新的路口

  从兰州到卓尼县洮砚乡,500多公里。

  窗外美景折叠而过,山路蜿蜒曲折,预计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走了近5个小时。到达洮砚乡的路口,洮砚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李茂棣老人已在烈日下等了多时。

  眼前这位一头银发、农民装束的紫红脸膛儿的老人,艺名“金疙瘩”,被业界尊称为李爷。71岁的他,一大早从十几里外的峡地村步行近两个小时而来。

  跟随李爷,行过险峻山路,来到拥有千年历史的洮砚“老坑”喇嘛崖前。破败的公路尽头毫不起眼的小山崖下,碧玉般的洮水掩映,恍若天池。

  李爷说:“我每年都要来很多次这个地方,不来就急得慌。”

  李爷说:“喇嘛崖,养活了当地群众。”

  眼神笃定、语气略显激动的李爷指着喇嘛崖告诉我们,这个传说中洮砚的祖师卢喇嘛诵经修身、传授刻砚技艺的地方,已成为洮砚文化的神圣象征。

  “17岁开始和石头打交道,采石、买石,雕刻、研究,再到授徒、传艺,我是和洮河石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我文化层次不高,对洮砚的理解不够。没把洮砚雕刻得更好,我对不起洮石,对不起这个地方。”从艺五十余载、免费培养弟子和再传弟子近2000人,弟子中有工艺美术大师17人的“金疙瘩”李爷,满头的白发,站在碧盈盈的洮河边,谦卑得令人心疼。

  57年前,洮砚雕刻技艺一度中断。李爷遍访周边,在岷县找到了70岁的老艺人赵兴和。李茂棣把他请到家中,每月给70元的工资,从他那里习得了濒临失传的洮砚雕刻技艺。当时,当地国家干部的最高工资不到80元。

  “我对洮砚雕刻艺术的认知,就是‘随心砚’。也就是将洮砚石的天然造型和雕刻艺术结合起来,诞生一方方巧夺天工的艺术品。”鹦鹉绿的石头边的那一抹“黄膘”,就在残缺美的昭示里,延续着洮砚的天人合一。

  就是此种“随心砚”的感悟,让李爷从此抱朴守真,初心始终。

  一方砚台,多少历史烟尘与故事皆蕴其中。砚工们多是农民出身,这本身制约着洮砚文化的发展与理性传承。为此,李爷个人筹资,于26年前,在峡地村创建了唯一的学校。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洮河边的这块奇石也慢慢地冲破历史旧尘走向新时代。

  李爷之孙李江平,自幼随爷爷学习洮砚雕刻,后师从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刘爱军、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忠平副教授,在对文化孜孜以求的日子里,他对洮砚技艺的传承有了更多文学、艺术及哲学方面的思考。如今的他,技法精进,文思有道,已成为洮砚界洮砚传承队伍中最年轻的佼佼者。

  所有虔诚只为刻尽千年传奇,倾尽几生只为点化顽石风云。

  面对越来越多的掠夺式资源开采,面对现代工艺下机械性批量生产的制作模式,李爷痛心了。身怀绝技的他拒绝走出喇嘛崖。在他看来,机械化的生产,是对洮河石的无节制开采,是对有着千年历史的洮砚雕刻技艺的亵渎。“以富为贵”的简单价值观使非物质文化处于恶劣的文化生态环境中。

  正午的烈日,似乎想把一切烤化。实践队员们在山脚下纵深达几十米的宋代老坑口,站在李爷身边感到丝丝凉意,李爷脸上的皱纹被阳光反射得愈加深沉。

  探寻在继续。实践队员遇到了在县城租住工作室的洮砚传承人洪绪龙,认识了一家人坚守洮砚乡雕刻石头的传承人张建华,相逢了不善言辞、开私家车义务带我们寻访的洮砚研究者牛玉合,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爱着古老的石头。他们在地处偏僻的卓尼,运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方式进行营销,并成立了电子商务商会。

  而当地的政府部门,也在近年制定了洮砚产业发展规划,实现有效管理、有序开发,让洮河石续写下一段传奇……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李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