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响中国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特别报道 毕业后卖肉夹馍?请三思而行! ——一次被评委善意喊停的大学生“创业” “你们不一定要为了别人的梦想选择自己的工作!”面对评委们连珠炮般的追问,西安交通大学参赛团队的4名大学生愣在了项目路演的讲台上。他们是“西少爷肉夹馍”创业项目的实习生,代表团队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争夺赛(100进30)的赛场上作汇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他们表达了想在毕业后到学长创业的公司就业时,却被几个投资人出身的评委当场“泼了一盆冷水”。 “你们可能只是被创业偶像的光环所鼓励。”“是否真的要毕业了去卖肉夹馍,请你们慎重考虑啊!”评委们给出了类似的建议。 2014年4月,他们的学长、“西少爷肉夹馍”创始人孟兵发布《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一文,风靡网络,文章转发量破百万。孟兵在其中陈述了自己为何要从北京某著名互联网公司辞职,并因为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及对家乡美食的怀念,投身互联网创业的大潮。 在一片“有情怀”的点赞声中,“西少爷肉夹馍”从小窗口发展为实体店面,并在北京建有多家分店。比赛当天,项目发起人孟兵因参与第二轮融资洽谈,未出席路演。 但当天的比赛结果是,曾经大热的“西少爷肉夹馍”项目并不被评委看好,在该小组17支队伍中得分最低。 “我去过‘西少爷’的门店,发现点餐要排队,领餐也要排队,为了吃一个肉夹馍,排上半个小时的队,它本来应该是一个顺手就能吃到的小吃。”评委、洪泰基金A+Labs执行总裁冯玺清解释,这个创业项目本质上属于传统的服务行业,在吸引了足够眼球和互联网关注度后,应将发展重心放至品质和服务上,但目前它的用户体验和细节管理还不尽如人意。 “把理工科的东西舍弃掉去从事服务业,并非不可以,而是有点浪费学历。我觉得大学生不管就业还是创业,应该尽量沿着自己的专业方向延伸,这样成功的概率会更高。”评委、德厚资本总经理张伟民表示,“西少爷肉夹馍”项目商业模式有些过时,作为这几名理工科学生的择业选择并不理想,“它的成功是过热的资本市场催生的,两年前做这种商业模式还属创新,但在现在的资本环境下想实现突破却不容易”。 多位评委认为,现在资本更倾向有科技含量的技术性创新项目,而面对像“西少爷肉夹馍”这样利用互联网营销的传统行业项目将更加谨慎,新起的类似项目将面临成功率低的困境。 在路演中,4名大学生陈述了“西少爷肉夹馍”的商业理念:他们相信小众强需求大于大众弱需求,对正宗的西安肉夹馍的需求可以支撑他们的市场。但这种“需求理论”并不被东软睿道总裁李印杲看好。“类似项目的创业者总是设想,一种小吃在一个地方卖得很好,就能推广到全国范围,但是肉夹馍不是刚需,老百姓只是想起来才吃,做大市场不太可能。”在“互联网+”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报告会上,他提醒大学生,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来创业,考虑专业知识和能力在创业过程中的体现。“即使创业不成功,也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我不鼓励学生摒弃自己的专业,去进行极其简单、低端的创业,走没有价值的弯路。”(记者 陈少远 刘盾 刘博智 万玉凤 柯进 10月20日发自长春) 《中国教育报》2015年10月21日第1版 |
上一篇:四问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大赛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创投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