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获捐一亿元的新闻,将校友捐赠话题再度炒热。 母校,充满着理想与回忆的地方。不管离开多久多远,很多校友仍愿尽己之能回馈母校。而为方便校友捐赠,不少高校推出小额捐赠、众筹基金等新方法,畅通捐赠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小处说,新玩法为校友提供了表达感情的出口,丰富了高校经费来源;往大里说,这其实是完善大学管理制度的一种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这些细微而实际的改进。——编 者 众筹设立校友创业基金,网络平台拓宽小额捐赠渠道 校友捐赠用上“互联网+” 近日,在武汉大学毕业生小郑的校友群里,一则校友基金动态引起热烈讨论——武大、武昌区政府、武汉大学珞珈校友企业联盟三方分别出资1000万元、2000万元和7000万元,共同设立总额为1亿元的珞珈创新天使基金,支持武大师生和校友在武昌区注册的创新创业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捐钱、捐楼,是大多数人印象中校友回报母校的传统方式,捐天使基金还真让人眼前一亮。近两年,很多这样的新玩法,刷新了人们对校友捐赠的认知。 手段新鲜 众筹校友基金,搭建网络平台,捐赠热情不断走高,来源更多样 根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从1990年至2015年1月,全国高校累计接收校友捐赠金额突破120亿元,总共有21所高校跻身校友捐赠“亿元俱乐部”。其中,20亿元以上的有1所,10亿元以上的有3所,5亿元以上的有6所,2亿元以上的有14所,1亿元以上的有21所,获捐累计在1000万以上的高校有90所。校友捐赠的热情近年来持续走高。 总量扩大的同时,捐赠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餐厅可以众筹,股权可以众筹,校友基金也可以。”武汉大学总会计师应惟伟介绍,珞珈创新天使基金就是武大校友众筹而来,武大在读和毕业5年内的学生均可申请基金支持,“通过众筹支持武大学子创业,希望培养出优秀的校友企业家。”在他看来,捐钱、捐楼的捐赠模式相对比较粗线条,校友基金定向扶助校友的创业创新项目,让好点子产生效益,这样校友基金目的性更强、方向更明确。 复旦大学则把电子商务的逻辑引入校友捐赠。2014年7月,“复旦校友年度捐赠网”上线,它与主流电商的购物模式非常相似,不仅设置了个人中心、捐赠车,还有礼品兑换等功能,捐赠程序也十分便捷,校友捐赠完成后可以查询所捐项目的进展,并管理自己的捐赠记录。 “比如今年校庆110周年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建校110年度捐赠项目’,它就像一个商品,你可以选中它、添加进捐赠车,选择捐赠份数,再提交订单付款,像在电商平台买东西一样简单,让校友随时随地与母校互动。”复旦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章晓野说。据不完全统计,网站运行以来,截至2015年11月,复旦校友小额捐赠已募集600多万元,其中“建校110项目”就募集了95.07万元,逾万名校友参与小额捐赠,捐赠率创历年新高。“虽然我们也有复旦—云锋创业基金这样接受大额捐赠的平台,但电商式的小额捐赠让人人都有机会为母校建设出力,拉近了校友与母校的关系。”章晓野说。 技术便捷 在网络上随时随地提交小额捐赠,每个人都有对母校表达心意的渠道 “校友捐款的增长,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快速,校友手头宽裕了,内心的‘母校情结’通过校友捐赠这一出口得以释放。”长期从事校友基金工作的复旦大学校友会工作人员林晶晶对此深有感触。在林晶晶看来,改革开放后,大批中国学生到海外求学,他们回国后,把西方高校流行的校友捐赠理念带了回来。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则帮助校友捐赠拓宽了渠道。 “以前我们募集校友捐赠,一般是通过举办校友返校活动进行现场募集。回不来的校友只能通过邮寄或转账来捐赠,费时费力。现在有了互联网平台,校友坐在家里、点点鼠标就能完成,效率大大提高,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章晓野说,在新技术的帮助下,统计校友捐赠、分析数据也更便捷了。 有专家认为,网络捐赠平台更大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人们对校友捐赠的心理认知。以往,在多数人心里,只有成功人士、知名校友才有能力回馈母校,捐款额度也非常大。但互联网平台则将大众分散的力量汇集起来,几万元不嫌多,几十元不嫌少,每个人都有向母校表达心意的机会。这样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加强校友的身份认同。 “校友们众筹的天使基金未必会有回报,但这是对未来的投资。”应惟伟更看重的是众筹这一形式给校友基金利用带来的新气象,“众筹最显著的特征是集思广益,对武大学子而言,学习师兄师姐的创业经验、管理经验和思考能力,是校友基金所带来的溢出效果。” 用途多元 资助教师、拍纪录片、帮助学生完成毕业心愿,校友捐赠的用途日益灵活 校友捐赠的用途也越来越多,不再只是设立奖学金。 武汉大学借鉴世界著名大学的做法,设置“保本基金”模式:校友捐款本金由学校代为管理,不动本金,用本金取得的投资收益进行奖励。“保本基金仍有一部分用作奖学金,但更多用于奖励讲席教授。”应惟伟说。 2014年,广东企业家江黎明捐赠1000万元,在武汉大学设立江黎明讲席教授基金。基金的本金由武大教育发展基金会用于投资,每年使用基金投资收益资助文理科各一名杰出教授。“这个基金的最低收益保守估计也有5%,就是50万元,获奖教授每人能获得25万元奖励,待遇提高,也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应惟伟说。 还有更超前的玩法。今年1月,几位清华校友搭建了“龙门社交金融平台”,让学弟学妹们除了更便利地获得低息贷款,还能获得职业规划帮助、实习就业机会等服务,不少学生获得了去大型金融机构实习的机会,也进一步提升了毕业后的还款能力。 复旦大学则将校友基金的用途拓展到参与性强、门槛低的项目上,满足学生的小心愿。 复旦校友小张在临近毕业时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为自己所在的中文系拍摄一部呈现百年系史的纪录片,通过访谈教授、优秀系友,记录师承美德和学术传统。“一开始,我们准备自掏腰包,但进展缓慢,十分辛苦,后来我们得到校友基金的支持,解决了所有费用。”小张说。最终,这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得到了老师同学的好评。 还有许多像小张一样的毕业生,借助复旦校友基金下的“相辉毕业基金”支持,完成了各式各样的“毕业心愿项目”。不管是展览、演出、专辑还是电影,只要提出申请,“相辉毕业基金”计划便会进行审核,对申请通过的“毕业心愿”给予资金、制作、宣传方面的支持。他们的成果也将作为“相辉毕业基金”计划的一部分,由复旦大学校友会保存及使用。“校友会之所以满足同学们的毕业心愿,不仅是为他们提供发挥才情的舞台,更是因为对学校来说,这是对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有效补充。”章晓野说。 类似的项目还有复旦在2014年6月推出的“点亮一本书的生命”。只要捐赠100元,校友就可以在图书馆收藏一本书,学校会在书本扉页盖上“鸣谢专用章”,标注校友的院系、年级、姓名,这本书也能永久在图书馆内部流通、借阅。“翻开镌刻自己姓名的书,看到的满是对校园生活的留恋与回忆。”林晶晶说。 |
上一篇:高等教育由“大”向“强”迈进
下一篇:见招拆招,“逃客”回归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