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站!

  1. 首页
  2. 党建与理论学习
  3. 学习资料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习资料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教学创新

  • 来源:高教参考
  • 发布者:
  • 浏览量:

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鲜明办学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近年来,紧紧抓住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的机遇,积极探索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用信息化推动新一轮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创新。 

一、因应时代需求,重塑育人理念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国际化、知识经济等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MOOC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冲击下,高等教育面临着空前挑战。华中师范大学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母机,因应时代需求,以培养“数字教师”为己任,用教育信息化的育人理念统领人才培养,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把建设和发展“先进教室、数字教师、未来教育”作为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学校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压缩课内学分,配备辅导学时,突出学习过程评价,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方式改革,把方法教给学生、将时间还给学生,着力培养具备4C能力的个性化创新型人才。

二、因应时代变革,重塑教育生态

 “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于“化”。“化”的本质是重组和流程再造。因应时代变革,我校从“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这一核心出发,以变革重建、共建共享的理念和思路,重塑教育生态。

一是组织创新。学校整合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数字资源中心等部门,建立信息化办公室,对全校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管理规划,制定标准规范、提供技术服务;建立质量评估中心,对学校人才培养绩效独立评估,提供决策支持,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测,为大数据分析做准备;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强化教师教学技能及职业发展能力提升。同时,出台文件落实保障措施,设立信息化专项经费,年投入3 000万元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是环境创新。积极营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物理空间、资源空间和社交空间“三空间”结合的新型教学环境。搭建全天候、全覆盖、全应用的无线校园网;构建学校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云平台,实现资源和服务的“一体化”云端集成式管理;推出教学云平台手机客户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打造云端课堂教学环境,建设满足信息化教学的实时课堂直播(录播)系统和先进的电子双板教学系统。

三是资源建设创新。2013年起,学校分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必修课数字化资源建设,推进课程资源的有效应用。加强学校云端一体化教学支撑服务平台建设,完成2/3的必修课程数字教学资源上线。学校还根据“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原则,引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东西部高校联盟、超星尔雅慕课、台湾、香港地区高校的开放共享课程。

四是方法创新。建立了诸如同步课堂、混合课堂等多元学习模式,推动交互式、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辨和沟通的能力。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学生在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他们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形成批判性思维。

五是机制创新。我校牵头成立“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紧紧围绕985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任务,总结出了“4+2,“4+X”、“一本三化”等人才培养模式。协同中心在全国有80多个实验区,均建有数字化学习港,这既为我校师范生教学实习支教搭建了平台,也有力地促进当地教育水平的提高。我校还牵头成立“湖北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融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实现湖北地区教师教育数字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因应时代挑战,重塑未来教师

未来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还是教育研究者和终身学习者。为了全面提升未来教师能力体系,华中师范大学着重在教师发展和教师培养方面做了以下努力:

一是变革教学管理模式,营造教学创新文化。学校设立“本科教学创新奖”,举办本科教学节、青年教师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教学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利用新技术推动本科教学改革的文化氛围。 学校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推进“教师持续发展计划”,将教育信息化培训纳入教师岗位业务能力培训项目,与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挂钩。从2013年起,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全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训。同时,每年送17名骨干教师到国外开展信息化教学融合能力专题培训。

二是创新教学服务理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建设学生事务大厅及“I华大”数字校园服务平台,推行“数字迎新”,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主学习、自助服务和自我管理”意识,引导其“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学校重视引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每年投入大学生科研立项经费600多万元,近50%的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活动。学校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建立创业基地和创业特区,重点扶持创业团队,积极参与武汉市“青桐计划”。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按照“一体两翼,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办学思路,抓住“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机遇,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大力建设“未来教室”,着力培养“数字教师”,有力引领“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