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站!

  1. 首页
  2. 党建与理论学习
  3. 思政天地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思政天地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发布者:
  • 浏览量:

    编者按: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维护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2004年,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更好地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的重大任务。为大力宣传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2004年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新成就,进一步深化全党全社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树立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坚定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实现新发展的信心,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政策研究室、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商务部、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共同编写了《经济形势政策宣讲材料》。

    在这次宏观调控过程中,各地方、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农业基础得到加强。2004年,在国债投资减少的情况下,用于农业的资金达到381亿元,占当年国债安排总额的34.5%。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6400万亩,扩大节水灌溉面积1870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25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150万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解困、灌区改造、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加快。治淮骨干工程前期工作按计划推进。二是产业结构继续改善。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继续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本地化、重大产业技术开发和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3.1%,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幅6.4个百分点,生物、集成电路、软件等一批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正在形成。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推动钢铁、有色、建材、汽车、纺织等行业的兼并重组,支持煤电、煤电铝企业联营。纺织行业差别化纤维用量比重达到28%,提高3个百分点;新型干法水泥产量比重达到32.5%,提高7.5个百分点;钢材中板带比重达到33.7%,提高1.6个百分点。精心安排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三是交通能源建设加快。积极推进重大能源项目建设。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煤矿安全改造、大型煤炭基地、农网改造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大中型煤矿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2亿吨。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055万千瓦,创造了世界纪录。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铁路新线投产1433公里。“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开发公路重点路段全面开工。新增公路通车里程4.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76公里。沿海规模以上港口专业化码头及配套深水航道建设力口快,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2亿吨。广州、重庆、青岛机场新改建工程相继竣工,一批支线机场建成投产。四是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协调。西部大开发取得新进展。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2004年安排新开工重点工程10项,总投资约800亿元。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如期实现全线商业通气。西电东送全年新开工装机总容量800万千瓦,形成了2000万千瓦的总供给能力。青藏铁路新铺轨396公里。兴义、拉萨、和田、延安等新建和扩建机场投入使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技术项目实施顺利,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全面展开。东、中部地区在宏观调控中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从总体上看,结构调整保持良好态势,但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严重制约着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这突出表现为;一是城乡二元结构远没有改变。农业生产收益低。我国目前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60%,农业劳动力占50%,而农业增力口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下降到15%以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统计数据表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已从1990年的2.2:1,扩大到2004年的3.2:1,考虑到城乡居民享受的不同公共服务以及农民生产资料投入的因素,实际差距更大。二是产业结构的技术支撑薄弱。科技含量高的关键装备基本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譬如,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数控机床等制造装备的70%以上均依赖进口,有些控制设备几乎100%需要进口。产业核心竞争力差,一些重要的产业部门如汽车行业不能形成较完整、发达的产业链,造成“高增长低就业”的困境。三足服务业比重小、结构不合理,产业竞争力不强。近几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33%左右,不仅远低于世界平均64%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45%的水平。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占40%左右,而现代服务业还不足30%。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期任务。要抓住重要环节,加大调整力度,促进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一是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稳定并努力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畜牧业大发展,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扶持小城镇经济发展,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清理各种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政策和乱收费。二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组织实施重大装备本地化专项,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推进大型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和服务平台。积极稳妥地推进金税、金关、金农、金质等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组织实施信息安全专项。抓紧发布和实施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等行业产业政策和规划。促进传统产业调整、改造与重组。三足加快发展服务业。深化服务业各领域的产业分工,引导服务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优先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行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业。规范和提升传统服务业,鼓励和扶持社区服务业。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东中西部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突出抓好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抓紧研究建立西部开发长期稳定的专项资金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巩固东北全国商品粮基地的战略地位,推进东北钢铁、石化、装备等产业升级和重点地区、重点优势产业以及重点企业的调整改造及资产重组。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抓紧制定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五是大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开发节能降耗技术,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制订并发布节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研究提出发展节能型环保汽车和节能省地型建筑材料和住宅的相关政策,利用国债资金支持一批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制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搞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继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全民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