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奎元:学习陈云同志 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是我们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将全部心血和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他的丰功伟绩必将永垂青史。在今天,我们纪念陈云同志,最重要的是学习和继承他一贯坚持实事求是、一生追求真理的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学习陈云同志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陈云同志一生对共产主义信念坚信不渝。无论面对何种艰难困苦,他从不动摇、从不消沉、从不退缩,始终表现出共产党员的觉悟和风范。他说:“共产党员的标准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陈云同志深刻地理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积极地支持建设经济特区和浦东开发区。他认为,改革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而不是要否定或取消社会主义。他批评“有些人看见外国的摩天大厦、高速公路等等,以为中国就不如外国,社会主义就不如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就不灵了。”他反复强调:要使全党同志明白,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国家现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任何一个共产党员,每时每刻都必须牢记,我们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这些谆谆教导,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学习陈云同志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作风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陈云同志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楷模。他认为,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根据现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实事就是弄清楚实际情况,求是就是要求根据研究所得的结果,拿出正确的政策。”他十分重视调查研究,认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决定用不到10%的时间就够了。
陈云同志身体力行实事求是,这体现在他一生的重大实践中。在延安整风期间,他不同意康生把大批干部打成敌特分子的“抢救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他在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践中一贯坚持“基本建设要与国力相适应”,“要重视人民生活”,反对不切实际的高速度、高指标和浮夸风;粉碎“四人帮”以后,在“两个凡是”还没有被冲破之时,他力主纠正天安门事件等重大冤假错案,提议让邓小平同志重新出来工作。能够这样坚持实事求是,体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
陈云同志认为,改革开放必须立足中国的实际。他指出,我们是10亿人口8亿农民的国家,新加坡、韩国没有8亿农民这个大问题,欧美、日本各国也没有8亿农民这个大问题。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最重大的实践,不能脱离中国这样的国情,同时应当汲取前苏联、东欧、拉美等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决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和经济政治制度。他说,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入手,随时总结经验,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
陈云同志认为,“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他说,我们犯错误,就是因为不根据客观事实办事。但犯错误的人,并不都是没有一点事实根据的,而是把片面当成了全面。要避免犯错误,除了自己要善于调查研究,还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发动广大群众和干部对我们的工作提意见。他认为,在我们党内、在政府机关内,有不同意见是好事,可以使我们看问题比较全面,避免片面性,少犯错误。
学习陈云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精神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在执政以前还是在执政以后,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在陈云同志身上得到了生动体现。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处理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如何兼顾人民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是我们党制定经济政策、协调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中心环节。陈云同志始终认为,经济工作应“首先考虑民生”,并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把革命搞成功了,千万不要使革命成果在我们手里失掉。现在我们面临着如何把革命成果巩固和发展下去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要安排好人民的生活,真正为人民谋福利。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党中央决定以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中心,但应把着眼点首先放在哪里?陈云同志提出“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他说,建国快30年了,现在有些农民还吃不饱饭,再过一二十年,若还是这个样子,就交待不过去。
陈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可以告慰他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在新长征的路上不断地阔步前进。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许多困难、矛盾和问题,但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69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担负起巩固和发展革命成果的历史责任,继续推进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7日 第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