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表述:
胡锦涛强调,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要始终牢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做到“五个统筹”,努力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方式上下功夫。我们要始终牢记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大局的稳定。我们要始终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要始终牢记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温家宝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温家宝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利用世界和平的有利时机实现自身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就是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同时,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
李肇星:在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的指引下,中国外交开拓进取,为国内建设服务,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我们将同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一道隆重纪念这个光辉的节日。在这庄严的时刻,重温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回顾战后世界和平发展的非凡历程,展望人类文明的前景,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中国领导人再次郑重宣示,中国要始终不渝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建设美好未来的坚定决心,也是对全世界人民的庄严承诺。
一
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千百年来,人类对和平怀着真诚的梦想;千百年来,和平的梦想又总是被战争打破。杀戮和毁灭之所以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史上几乎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崛起和强盛,总是与征伐、杀戮和资源掠夺紧密相连。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也都是由列强争夺霸权、妄图重新瓜分世界而引起。德国法西斯鼓吹拓展生存空间、日本法西斯扬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说到底都是要借侵略扩张来实现各自的大国梦想。
日本、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规模空前的浩劫,也使人类在战争的灾难中警醒。60年前,当和平的曙光再一次普照大地,各国人民思考最多的,就是怎样才能给战争与和平这个古老的命题一个终结性的答案。人们深刻认识到,靠侵略掠夺争强称霸,可以逞强于一时,却逃脱不了覆亡的命运,这是一条根本走不通的死路。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正在汇聚成为强大的潮流。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
旧中国长期处于任人欺凌宰割的地位。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更使中国陷入长达14年的战乱。亿万同胞饱受战争摧残、经济崩溃之苦。正是这种长期受蹂躏的切肤之痛,使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认识到和平是创造幸福和繁荣的保障。没有和平根本就谈不上发展;丧失发展、缺乏实力就无法享受和平、维护和平。苦难的历史经历,令中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崇尚自由、追求正义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真诚的和平文化。千百年来,“和为贵”始终是中国社会思想的主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是中国人民的宽大胸襟。渴望和平、追求和睦,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特质,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田,融入人们的血液中。这就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最根本的还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还因为它符合中国确立的宏伟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平发展也是实现这个目标唯一正确途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不在乎别人说我们什么,真正在乎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发展自己。”
二
中国是和平、发展、合作崇高事业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和平、发展、合作崇高事业的忠实践行者。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政府就创造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点,并公开宣告:“新中国的政策是和平政策,我们愿意按照五项原则与世界一切国家友好相处。”而后,中国坚持这一原则精神,积极参与万隆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不遗余力地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各国的友好交往,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多年来,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在和平发展道路上迈出更新、更大的步伐,不仅实现了自身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而且为邻国、为亚洲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促进全世界的和平发展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奉行睦邻、安邻、富邻政策。在同周边国家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着力建立互信合作,着手解决分歧难点。在与东盟的关系上,中国强调双方应相互尊重而不是彼此对立,相互信任而不是彼此猜疑,相互合作而不是恶性竞争,立足共赢而不是此兴彼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近年来也不断深化,两国还全面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努力使中俄边界成为一条“和平的边界、合作的边界、友好的边界”。在一些存在争议的领域,中国创造性地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并且付诸行动,已经与越南、菲律宾达成了合作开发协议。
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开展国际合作。中国参与了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并在军备控制、贸易投资、反恐等多边国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面对各种危机和威胁,中国展现出积极应对的合作态度和负责任的大国风范,赢得世界各国的赞许。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考虑到亚洲国家的共同利益,顶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维持币值稳定,并向有关国家提供帮助,为亚洲国家战胜危机发挥了重大作用。去年底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快速反应,捐钱捐物,展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救援行动。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做出努力,避免了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升级,为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维护联合国特别是安理会的权威,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推动联合国的改革朝最大限度地照顾发展中国家合理要求和关切的方向发展。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200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1548亿美元,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发动机。到2020年,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总需求将要比2000年翻两番。世界各国都将在这一进程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选择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和平国际竞争又坚持广泛合作的道路。
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提高。饱受磨难的古老民族踏上了一条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这引起某些国家少数人的不安,有的甚至别有用心地乘机散布“中国威胁论”。
历史上,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会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战争。然而,历史也早已证明,一个国家对于世界和平是否构成威胁,不在于它的国力是否强大,而在于它奉行什么样的内外政策。
中国选择的是一条以和平发展为目标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新”集中一个“和”字上:我们对外是和平发展,不是靠武力扩张去掠夺别国资源;对内是和谐发展,不是靠拼资源消耗去搞掠夺式经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早在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国客人时就说过:“中国现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不是破坏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
中国20多年来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同志这一历史性论断;未来的中国,必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进一步验证这一历史性论断。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会重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道路,中国完全有能力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新路。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发展了也不称霸。这是中国人民真诚而郑重的承诺,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观念基础。
在和平中谋求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中国坚定地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并且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尝到了和平发展的硕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大、底子薄的基本国情,还没有根本扭转;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中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要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不仅需要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同样需要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开放的世界为中国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必须继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平等参与国际竞争,促使对外开放水平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不断得到提高。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将继续虚心向世界学习,同时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与许多国家一样,20多年来,中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也遇到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挑战。中国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有信心、有能力在自身力量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办法。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继续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继续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义要求,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制化,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推动建立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必须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世界各国应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我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团结各国共同开展反恐斗争,并携手解决地区冲突、贫困等问题,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必须尊重各国文明的多样性,鼓励各种文明在对话交流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倡导各种文明在相互包容、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各国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决定发展道路和模式。任何国家都无权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国家。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认真汲取了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只有继续坚持这种借鉴、学习和汲取,我们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通过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不断回顾与深刻思索,世界各国人民必将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规律的科学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维护和平、共谋发展、合作共赢的自觉性。
今天的中国,已经走上了和平发展之路,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人民将继续始终不渝地高举和平、合作、发展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01日 第一版)
关键词:“发展”与“和平”
美国海军分析中心“亚洲工程”与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芬克尔斯泰博士:我认为,21世纪的决定性趋势之一,就是中国作为国际秩序中一个重要参与者的出现。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我想采用长远的观点,选用“中国再起”这一措辞。
“中国再起”是什么意思呢?我的意思是,中国作为一个国家行为体,正在更大的国际秩序中作为一个全面的参与者重新出现,而不再仅仅是一个地区行为体。在历经一个半世纪的内部动荡之后,中国再一次在政治、外交、经济和安全等各个领域重新出现在国际秩序中,开始重新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曲星教授: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大国,历来是其他国家关注的对象。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兼爱”、“非攻”,主张以理服人的“王道”,鄙视以武力压人的“霸道”,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并没有用来制造枪炮侵略别人,中国人发明了罗盘,却并没有制造兵舰横行四海。中国领导人曾在联合国向全世界承诺“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与邻国已经解决的所有边界问题,都是通过和平谈判、平等协商、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解决的,从来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教授:我认为大多数美国人仍然希望在未来与中国实现和平、互惠。正如前总统克林顿曾经说过的那样,相比于一个富饶民主的中国,我们更应当害怕一个贫穷积弱的中国。
背景新闻:
关于“中国威胁论”
以前不久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为代表,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威胁论"在一度沉寂之后,今年卷土重来。在这一波"中国威胁论"的狂潮中,美国某些政治势力最为起劲。在中美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双方联系更趋紧密的今天,"中国威胁论"为何还能重掀波澜?
· 我外交部就美国所谓中国军力报告向美严正交涉
·“中国威胁论”是美国政治阴暗面的反映
· 美国防部公布中国军力报告渲染“中国威胁论”
· 评美炮制中国军力报告:又是中国威胁论作怪
· 《瞭望周刊》:对“中国威胁论”要有新姿态
关于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