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两会能集中展示中国当代政治文明的水准。
据中国社会调查所从2005年12月份开始对北京、上海等16个城市的公众调查显示,82.4%的被访者表示“会关注将在北京召开的两会”。
人们重视两会,是因为这短短10多天对国计民生的集中商议,事关个人生活的进步和整个国家的发展;人们关注两会,是因为相信这一年一度的纵论国是,最终会将党的主张、人民的心声凝聚成国家意志。
从各大报章争先恐后推出的两会专栏,到各大网站相关专题不断上扬的访问量,热情的关注和热烈的民意证明,“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绝非虚言。
人们关心两会议及的议题和内容,也关心两会召开的形式和风格。因为这从内到外、从形式到内容的点点滴滴,不仅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我国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的一个标记。
因此,我们格外欣喜于这样的消息: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有关人士向外界透露,今年全国两会的开放程度将创历年之最。与往年相比,今年更将大幅增加广播电视媒体对人大会议的直播场次、所有的记者招待会都可以直播、增加向境外记者开放的大会场次、政协大会也进行了直播。此外,还设立了两会的新闻中心网页,及时刊载两会最新公告和信息。两会也将采取具体措施,鼓励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更多接受中外记者的采访。
“怎样开两会”也许只是一个形式的问题,但联想起近年来两会报道形式的变化过程,从直播大会开幕式,到热线电话直通两会,再到短信形式连线委员代表,直至今天的大规模增加直播场次,我们可以看到,两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民主政治新气象。
而此前,各地两会上的一些富有新意的举措同样让人感喟:江西省的人大代表在网上公布联系方式、郑州首次允许公民旁听人代会、上海两会在短短两天里接受了2700份直接来自群众的“百姓议案”……
这些两会召开方式的变化,使得两会更加贴近民众,更加重视民意,更加民主透明。而这期间出现的新的内容和形式,诸如质询制、代表联系选民、网上直播等,也正在成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新的生长点,为我们日常的民主执政创造和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两会是人民参与国家意志建构的机会,是民意与国家意志合一的重要途径。更加开放的两会,将使决策更加注重民意基础,它与更加专业的议政能力、更加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一样,无疑也体现着政治文明的进步。
年年两会常开,岁岁新意不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拉开序幕,2006年的两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期待。(苏新)
相关报道:
“两会”的“掌声”不必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