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忧
校长轮岗会让大学成官场?
校长长期任期制被认为是一些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成就为一流的重要原因。研究者认为,较长的校长任期,既有利于校长规划长远的办学策略,减少急功近利行为,这与大学教育不能追求短期效益,大学教育和大学文化需要积淀,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是一致的;同时,对于校长本身来说,会把做好校长,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理想,有利于成就为教育家。我国高校校长的短任期,已被近年来高校发展的实践证明,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大学的急功近利,不少学校领导为了在短期中获得突出的政绩,大搞校园建设、形象工程,强调规模发展,对教师实行数量考核,甚至竭泽而渔,破坏了学校的传统和文化,大学校园里充满功利和浮躁的情绪。 >>>详细
我们当然不能说这些校长就在中国当下的教育现状中扮演了什么救赎者的角色,事实上,他们没有做到,也不可能做到。但是,他们给了我们信心,勇气,和力量,还有运用智慧创造人生和国家利益的完美融合的印象。这种印象,完全可能是一种外部环境引起的误读,比如,有的同学可能并没有接触过校长,但是,有同学谈说,有亲身体味的教管措施,有在大会上领略过的风采印记,这些就足够形成正面的,积极的评价了。而这些,在人生成长中,在事业选择,在建设奉献中,是极具影响力的促进而非促退因素。北大校长多少年始终如一地为学生歌唱,这是舐犊之心,令人感怀。 >>>详细
思索
大学变革不能寄望于换校长
理论上讲,一所大学的校风甚或校风所植根的大学精神品质,应该是历史的沉积使然,不应该随着这所大学的行政领导更迭而改弦更张。对名校来说,尤为如此。如果把一所大学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包括校长在内的任何人在这棵大树上所留下的痕迹,最多不过是树身中的年轮,而不是树身上的一个显性枝丫,更不是人为嫁接出来的一枝亮色。否则,只能说明大学校园内的行政权力过于强大,大学的行政化过于根深蒂固。
以此观之,刚刚卸任中科大校长职务的朱清时的一句名言“做校长,重要的不是我做了什么,而是没做什么”显得尤为可贵。如果许智宏离任的北大、朱清时离任的中科大等高校,在此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内涵的根本变化,那才是我们大学逐渐长大的表征。 >>>详细
从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到清华梅贻琦校长提出的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等思想,并在办学中付之实施,使20年代的北大、30年代的清华、40年代的西南联大集中造就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和中国社会的栋梁之材,当时形成的许多大学的办学理念至今仍然被人们奉为主臬,弥足珍贵。 >>>详细
蔡元培所言,大学要有三个条件:一,大学的独立和自治;二,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三,有促发大学自由精神的社会环境。但可惜的是,现在大学的三个条件悉数阙如。大学日益成为政府教育机构的一个分支,校长靠任命,越来越像官员,对上级官员负责而不对师生负责;大学日益官僚化,不仅让大学失去独立和自治,就是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也日渐稀缺,为了晋职、利益等,抄袭、剽窃的灰色学术大行其道,靠改写、炒剩饭等没有学术价值的黑色学术也很普遍,当大学不再专注新思想、新方法、新观念的发现和探索,就难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而大学大众化普及,社会上市场化、信息化等对大学的影响,也让大学越来越失去保持象牙塔精神的条件和基础。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