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18时许,河南媒体人、“郑州房妹”爆料人杨延方在郑州被多人殴打致重伤。家属称,杨延方当场昏迷,经诊断,确认为颅骨骨折、颅内出血,被紧急送往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此事被媒体报道之后,便在网络上引起极大的反响,人们关注的焦点自然是“是不是打击报复?”
从目前警方的说法来看,打击报复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但真相仍扑朔迷离。郑州市公安局一知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杨延方被打因一起普通的员工纠纷矛盾所引发。还有报道说,家属从警方处得知,行凶的幕后指使者是杨延方的两名前下属。而自称是“两名前下属之一”的王芳(化名)却联系新京报记者称,自己确与杨延方有劳资纠纷,但并非行凶的幕后指使者。
媒体人被打,总容易让人往“打击报复”上联想。这与当前我国媒体人的客观处境分不开,与他们的监督对象相比,媒体人实在是弱势群体。一旦遭有权势者报复,手中只有一根笔的媒体人可谓不堪一击。而由于媒体人关注的总是公共利益,公众对他们产生同情之心也是理所当然。公众的“疑心病”对媒体人是一种保护,虽然实际效果可能有限,但至少让人感到温暖。
公众对“打击报复”的下意识联想未必总是准确的。比如,这次又有人提起“河南洛阳揭露地沟油记者李翔被杀”。其实河南洛阳电视台记者李翔2011年被刺十余刀身亡,案件实系抢劫杀人,而李翔本人也没有做过地沟油报道。网友过度联想只因为李翔生前曾在微博上转发地沟油窝点的消息。
不过,杨延方被殴打一案,案情尚未清晰。现在说网友“过度联想”,也还为时尚早。值得注意的是,“警方称非房妹报复”的消息发布后,许多网友纷纷表示“不信”。这首先是因为案件仍在侦查中,一个匿名的“公安局知情人士”并无太多权威可言。当地警方还应尽快抓获凶手和指使者,还原真相。即使不是“房妹”一方打击报复,也要还伤者公道。
归根结底,人们对爆料人、举报人遭打击报复的忧虑,除了媒体人的身份本身外,还因为这个群体以往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近日就有一则新闻,“安徽利辛:实名举报村支书无人管,一举报者遭报复被打死”。再往前溯,还有大量此类新闻,诸如举报阜阳“白宫”的李国富离奇死亡,举报征税违法的鞍山市国税局公务员李文娟两次被辞退、还被劳教1年等。
2010年《法制日报》一篇报道称,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材料显示,在那些向检察机关举报涉嫌犯罪的举报人中,约有70%的举报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我国目前法律对举报人保护不力,也一直是业内的共识。上述个案令人心寒,累加起来,更是在公众心中留下难以消除的阴影。
“房妹”爆料人被殴打究竟性质为何,要等警方的调查结论,但舆论对打击报复的下意识联想,和因此引发的焦虑情绪,同样值得深思。无论如何,对于那些曾捍卫公共利益的人,社会不能轻易忘记,更不能容许他们自身为此付出代价。
上一篇:放开二孩,重新审视计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