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是灰色的。北京重污染持续5天,重污染橙色预警逾40小时,局地PM2.5浓度近1000微克/立方米。空气像极了浑浊的污水,人们像快窒息的鱼一样艰难呼吸,也像鱼一样没有悲喜的表情。很多人说,这是麻木了。
朋友圈还是有各种“仙境”照,网上还是有“北京能发射的都发射了”的自嘲,但这一次似乎调侃也显得蔫蔫的。阳光变成了奢侈,时间变成了煎熬,看着窗外的天空,要多没心没肺的人,才乐得起来呢?但说麻木并不准确,只要靠近一点,看看雾霾深处的一张张脸,上面绝不只有麻木,还有潜流汹涌的愤怒。
这样的天,让再平和的人内心都有骂人的冲动。但怒火该喷向谁?有人指责北京重霾四天却不发布红色预警,但坦白说,霾重如此,橙色预警还是红色预警,单双号行驶或者停课,看起来真的犹如雕虫小技,改变不了“人为刀俎”的局面。不在根本的治理上发力,后续的应急方案、自我保护,都不过是聊以自慰,收效极微。
那为什么本次污染如此严重?据说是极端气象条件、燃煤、机动车排放、区域传输等等。可如果再具体追问,每一个原因具体的罪魁祸首是谁,谁是负责治理的人,治理的成效如何,有没有问责机制,答案恐怕也深藏于雾霾之中难以辨析。雾霾治理喊了很多年,但在严峻的环境下,我们才能体会到治理的粗放。最悲剧的状况莫过于此,无处不在的雾霾成了无主的恶魔,不知道该抱怨谁,也不知道谁是负责降服它的人。
调侃自嘲也好,麻木愤怒也罢,人们的情绪反应最大的共同,似乎都是一种被动反应。对此,也有积极的人说要“从我做起”。还举出例子,说美国某网站发过一篇中国雾霾的文章,下面留言几乎没有任何骂人和口水贴,几乎都是认真的探讨问题;对比之下,中国网站相关文章后面,多数是调侃和自嘲,这可能瓦解了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可问题在于,治霾真的可以“从我做起”吗?除了少开车等有限事项之外,个人恐怕很难做出什么特别贡献。至于探讨问题,在持续多年的公共讨论中,中国网民的建议意见也不少,只是有多少被采纳不得而知。再理性的人经过多次无意义的“陪跑”之后,也会厌倦。其实,普通人在治霾中的最大作用,恐怕不在于自我安慰的“从我做起”,甚至也不是出谋划策(那更多应是专业人士的工作),而是监督。
要给雾霾明确“产权”,让大家知道雾霾的具体成因是什么,治理路径是什么,谁该对之负责,而不是把愤怒目光都指向虚拟的“政府”;要有更明确的权责公示,让大家知道各级政府责任何在,治理不力谁该被问责。在充分的信息透明下,公众才能更好地监督政府,而监督就是最好的“从我做起”。
重霾之下,如果人们只能在调侃自嘲、麻木愤怒的情绪之间盘旋,摸不准治霾的路径,徒有“从我做起”的壮志也无从参与,那最悲剧的情绪就会出现——绝望。那将比弥散于空气中的雾霾还致命。
上一篇:把梦想写在更高远的天空
下一篇:出国先报批?别想着把律师管起来